十字街镇赤榆村农民正在对棚栽草莓苗进行修剪作业。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蔡晓华摄
椅圈镇吴家村农民在大棚里采摘草莓鲜果。
圣野浆果合作社社员正在对草莓进行分级称重。
辽洽会上,草莓成为丹东市最亮眼的名片。
主播在草莓大棚里直播卖货。
记者 黄宝锋 蔡晓华
引子
它是水果界中的“网红”,它是直播间里的爆款,它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如今,丹东草莓真的火了,火到了“坐”飞机飞上消费者的餐桌,火到了品牌名声家喻户晓,火到了直播间里手慢都抢不到。应季时,不吃上一颗丹东草莓,都觉得是对这个季节的亏欠。
6月的丹东,草莓之香尚未散去。在东港市十字街镇赤榆村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草莓大棚,工人们正在进行土壤消毒、制肥以及育苗定植等前期工作。“今年受疫情影响,草莓产值稍逊去年,不过温室草莓一亩地毛收入也在六七万元左右,也算收入不菲了。”合作社负责人马廷东说。
万物生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眼下,很多莓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新一轮草莓生产。8月,今年的第一批草莓苗将定植入棚。10月下旬,新一茬丹东“九九”草莓就又会出现在市场上,一颗颗令人垂涎欲滴的草莓将满足那些等待已久的消费者们的口腹之欲。
黄海北岸缘何“莓”香扑鼻?丹东草莓为何红遍全国?跟着本报记者一探究竟。
智慧物流
让丹东草莓抢得“鲜”机
2022年1月1日,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中国邮政航空B737-400飞机飞抵辽宁丹东浪头国际机场,南京——丹东——南京货运包机直航业务正式启动,以草莓为主的丹东名特优产品搭乘邮航飞机飞向消费者餐桌。
在丹东,草莓坐飞机不是新鲜事。此次中国邮政航空开通的货运新航线看重的正是丹东草莓、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口碑。
作为一种“娇贵”水果,草莓保质期短、运损大,对物流体系的要求非常高。
早在2019年,顺丰快递就在东港市推出了草莓寄递行业解决方案,从产地采包、物流配送、产销对接等方面对东港草莓寄递进行革新升级。
同年,京东快递也发布了京东物流丹东草莓供应链解决方案,为草莓提供了“商流+物流”全方位运输方案和厂直优品计划,融合线上线下优势,彻底解决运输途中温差变化、碰撞等造成草莓破损的问题。
这些物流巨头纷至沓来,足见丹东草莓的市场影响力。而从产地采包、物流配送、产销对接等方面对草莓“出行”革新升级,让丹东草莓“飞”得更远,更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丹东草莓之所以能够被人高看一眼,从而“飞”得远、“飞”得好,绝非偶然,这其中,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近年来,丹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丹东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大众创业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等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涉农电子商务企业注册等多方面提供了诸多支持与便利。同时,丹东还不断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网络体系,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社),解决了农村电商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产地采包、物流配送、产销对接,借助“互联网+”,丹东草莓微商、电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通过“航空+高铁+陆运”组合拳实现鲜果保时、保鲜送达。如今,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实现了72小时内送达。
科技为先
品牌价值突破77.5亿元
丹东市草莓栽培历史悠久,已有百余年时间。得益于地处北纬40°的国际公认优质水果区域带的先天优势,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降水,及恰到好处的昼夜温差,成就了丹东草莓色香味俱全、口感极佳的特点,这也是其能够“飞”向全国,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根本所在。
“好水果是种出来的,它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辽宁草莓研究院副院长刁玉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