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察哈尔右翼旗融媒体中心来源: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来源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来源: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
来源: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来源: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来源: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来源:健康时报
时至五月,正值马铃薯播种的关键期。连日来,察右后旗抢抓农时种植马铃薯。种植机械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处处一派繁忙景象。切籽、点种、施肥,马铃薯种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切籽使用的刀具要用消毒水进行消毒。”记者看到每一位切籽的村民身边都放着消毒水并配备两把刀具。“我们切一次薯籽,就要换一次刀。”村民告诉记者。乌兰哈达前进村党支部郭润告诉记者:“我们挑选的都是质量好的原原薯,一台农机一天可种植马铃薯120亩左右。” 据了解,乌兰哈达苏木坚决按照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一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基础建设为根本措施,狠抓农业各项工作。通过引进良种、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持续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使得“后旗红”马铃薯成为全国优质马铃薯代表,为农牧业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当郎忽洞苏木补力图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成说,“今年我们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承包土地七百多亩,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现在已储备化肥17吨,加厚地膜220卷,滴灌管250盘。合作社吸纳了包括脱贫户在内的23户村民入股,同时可提供30余个务工岗位。预计入股村民人均年增收月约3000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为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察右后旗与自治区农科院、乌兰察布市农科院联手组建马铃薯技术研发团队,建立“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新模式,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和与市场对接的产业链,涵盖了从脱毒种苗引进、网室培育、种薯扩繁、商品薯生产到田间地头销售与反季节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
优质良种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必由之路。多年来通过新品种培育,察右后旗成功引进了青薯9号、冀张薯系列、黄金薯、甘引4号(黄兴226)等一批田间性状良好品种,为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及改变品种单一现状作出大贡献。特别是精心培育的本土品种“后旗红”,让察右后旗马铃薯真正实现了品牌拿得出、叫得响、有卖点,全面提高了察右后旗马铃薯整体品牌形象、质量档次和市场占有率。2020年“后旗红”土豆成为自治区唯一重点推荐产品,通过邮政“919电商节”活动,共销售“后旗红”土豆164万斤,让2000余农牧户受益。
察右后旗马铃薯产业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已形成了“三区两带”马铃薯规模种植格局(即当郎忽洞区域、大六号和贲红3个种植区,以及当郎忽洞——乌兰哈达——红格尔图35公里、大六号南梁——贲红希乐图38公里的两条马铃薯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带),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察右后旗将发挥好马铃薯这一优势产业,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持续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通讯员:赵宝通 李 璇 张 玮)
原标题:《【春耕备耕】察右后旗马铃薯种植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