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知识爸妈不好意思开口?他们做成小视频给女孩们看
作者: 生活小助手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6日 12:43:09

快公益
《都市快报》快公益,把媒体对公益的“观察者、报道者、传播者”角色转变为“实践者,引领者和创新者”。现在团队执行着20多个公益项目,覆盖扶贫帮困、环保、教育等多方面,筹款上千万,帮助上万名需要受助人群。
●○●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接到这样一位前来做人流手术的姑娘,让医生们很痛心:她只有十多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人关心女孩青春期一点一滴的变化,直到她小腹隆起,才被家人发现。
手术结束后,医生加了女孩的微信,成了朋友。除了关心,医生还把青春期健康保健、性教育等知识慢慢告诉女孩,引导她保护好自己。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程晓燕和我们分享了这个案例,PAC项目针对不同的人群就会采取不同的关爱方式。
2018、2019他们连续两年分别获得“PAC优质服务医院”和“PAC长效避孕培训基地”的称号,项目开展以来,该院的年流产总例数、重复流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流产后高效避孕立即落实率高达95%,长效避孕立即落实率达35%。
程晓燕说:“关爱妇女和儿童,就是关心自己的母亲和孩子,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女性的生殖健康。”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获得“PAC优质服务医院”
主动走出去公益宣讲
带大家走出误区
主动走出去,是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在PAC项目中坚持做的。除去每周一三五在集体宣教室对流产患者及家属进行流产与避孕科普知识宣讲外,团队成员每年在院内各大候诊区进行避孕节育科普知识宣讲达60余场;同时深入各大社区、院校及政府机关单位进行女性生殖健康公益宣讲达20余场。
他们还把流产后关爱服务宣传多次搬到在当地有名的电台节目“老白谈健康”上。每逢“世界避孕日”、三八妇女节、情人节等重要节日以及各种义诊服务、党员一条街服务等大型活动时,他们也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给广大育龄夫妇宣传避孕节育知识并免费赠送避孕药具。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的志愿服务活动
赵晓医生说,需要带大家走出许多误区。比如紧急避孕药不能当饭吃,其实紧急避孕药只有七成成功率,不是吃了就万事大吉。比如避孕套还是很有必要,因为除了避孕,还能预防性传播疾病。比如放环对女性的身体其实没有什么伤害。
“我们是真心为了患者好,患者们也对我们更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也会到我们这边来。”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对一咨询室
副院长当主播 医生自制短视频
疫情期间不停步
疫情发生后,由于流产属于限期手术,尤其难免流产、稽留流产、不全流产等更是不容等待,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及门诊手术室成员在大年初二就率先在全市开诊。特殊时期,医护人员的担子更重,除去开展日常工作外,还肩负各卡点测量体温工作。
计划生育科的医生们还有一个担心:疫情持续时间超乎我们的预期,势必造成被动流产上升!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张向东牵头,分管领导、宣传科及相关科室共同参与,一起发起“享受性福,避免意外”温馨告知书大型活动,向全市范围内26个大型小区定点发放避孕节育宣传资料及避孕套,为广大育龄夫妇在疫情期间敲响警钟,提醒他们做好避孕免去被动流产带来的伤害。
丨点击视频,听程院长讲疫情期间的创新举措
副院长程晓燕更是客串了一把“网红主播”,开了一场主题为“疫情期间如何避孕”的直播,指导宅家的各类夫妇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同时,他们还建了数个微信群,PAC公益项目团队成员们自己制作2-3分钟的短视频在群里发送,有针对术后如何避孕的,有针对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的。
赵医生说:“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很多妈妈看到都会收藏起来,因为妈妈直接对女儿教育的话可能不太好说,女儿也不太愿意去听,如果让女孩们自己去看,她们可能更愿意接受一点。所以我们想把这一块做得更好一点。”
//////////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 即Post-Abortion Care)”公益项目(以下简称PAC公益项目)从2011年开始,截至2019年底,陆续在全国838家医院为前来做人流手术的女性患者提供关爱服务: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从而避免重复流产的伤害。
浙江省的PAC公益项目由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运营,全省已有72家医院加入PAC医院队伍,每年惠及女性超过8万人次。
PAC即流产后关爱,是一套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核心要素在于四个方面:强化“立即避孕”的意识、知情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立即落实避孕措施、指导坚持正确使用。
—END—
记者 李烨池
视频剪辑 江芝仪
图片来自丽水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