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光复以后发生的非常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大众及国家认同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71年间“二・二八事件”已经被岛内蓝绿双方建构成一个特殊的符号,蓝绿双方对于“二・二八事件”符号的话语争夺从未停止,尤其是政治“戒严”结束后,“二・二八事件”符号的内涵已被民进党操弄异化为台湾人民争民主、搞“台独”的政治幌子。国民党李登辉时期之后,对于绿营扣上的“二二八原罪说”不断妥协退让,面对民进党的步步紧逼推行“去蒋化”,国民党逐步丧失话语权。“二・二八”符号通过民进党的建构已对台湾社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将直接冲击未来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
“二・二八事件”已过去71年,作为台湾社会一道醒目的历史伤痕,每年的“二・二八和平纪念日”都会触动台湾人民的敏感神经。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历史问题,很多民众都积极努力推动解决,都希望公布真相、平反冤案,以达到消除省籍冲突的矛盾,但“二・二八事件”虽然平反了,却变成了新省籍冲突的帮凶。
“二・二八事件”这个政治符号的建构话语权,在台湾政治民主化后逐渐被民进党所抢夺。民进党“台独”势力利用“二・二八事件”符号挑拨省籍矛盾,制造社会对立,从民进党蔡英文当局要求中正纪念堂、中正路改名,拆除蒋中正铜像等行为看,未来“独派”将继续炒作“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已成为民进党操弄“台独”激发台湾民众仇恨大陆、分裂国家的一张神主牌。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戒严”体制的结束,民众纷纷要求追查历史真相、洗涮冤情、获得赔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别有用心的绿营政治人物便利用“二・二八事件”作为选举的工具,制造种种夸大的言论,重构历史记忆,将“二・二八事件”符号重新建构,赋予“悲情二・二八”的特殊意涵。
“二・二八事件”中的伤亡人数被“台独”分子夸张渲染,并利用为政治的煽动宣传。“台独”不但从片面的现象述说“二・二八事件”,并且大幅度夸张台湾人受残害的人数,从原来传言的一万人,夸大到两万、三万,甚至还有人说是八万、十万,目的就在于一定让台湾人对中国生出仇恨之心,以此煽起省籍族群矛盾,不断打击在他们口中的这个所谓“外来政权”国民党。
每逢“二・二八事件”这个敏感的时机点,民进党总是一次又一次消费绿营口中的“二二八元凶”蒋介石,久而久之更加深了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省籍、族群及文化的隔阂。民进党从中作梗,屡试不爽,意图制造族群对立、折除蒋介石铜像、停止播放所谓“蒋公纪念歌”等。通过“二二八博物馆”、纪念日、举办专题研讨会以及一些“独”派的媒体的宣传,多方配合,建构上述新的历史记忆。
绿营学者多年前在开始研究“二・二八事件”的时候,虽然戴着有色眼镜,但是他们也只敢选择性引用资料,只敢在史观部分自由发挥。因为台湾还有一群不介入政治的独立研究者,他们还有所顾忌。但是近来他们对“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已经到了任意发挥的地�i。从乞丐兵、老台币四万比一欺负台湾人、官逼民反、“国家大屠杀”等等。各种谎言把国民党当局说成十恶不赦的犯罪团体,而马英九的“道歉”态度则是替他们的胡扯背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绿营方面对于“二・二八事件”的符号建构不断向有利于攫取政治利益的方向发展,对于“二・二八事件”无所不用其极地曲解,“二・二八事件”符号的话语主导权已经完全由民进党所掌握,与民进党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民党深感面临危机,双方针对“二・二八”符号的话语建构与诠释展开激烈交锋,但是国民党屡屡处于劣势,“二・二八”符号话语权被民进党牢牢控制在手里。
各种“台独”团体利用“二・二八事件”撕裂台湾、谋取政治利益的行径,数十年如一日。民进党两度执政的助力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借该事件鼓动社会对立,以达到仇恨及把国民党拉下马的目的。蓝营政治人物以及学者如今认识到了话语权主导的重要性,开始通过清理历史真相不断反击,藉此通过反击民进党及“台独”派年年通过消费“二・二八事件”继续制造两岸对立的恶劣行径,与民进党以及“台独”势力抢夺建构“二・二八”符号的话语权。
“二・二八事件”从发生到落幕,仅仅数周,却因为岛内时势风云变幻,对日后台湾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国民党一直无法摆脱的外省人“原罪”,很大原因就是无法摆脱“二・二八事件”符号的压迫。由于国民党对“二・二八事件”长期疏于研究,畏于辩解,勇于道歉,使得民进党对于“二・二八事件”的诠释已然成为政治正确。某些蓝营政治人物不仅不敢提出质疑,反而将“二・二八事件”作为外省族群原罪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