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春天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阳历四五月百花盛开,可谓目不暇接。有历史、有传承、观赏性高的,海棠花算是其中之一。北京赏海棠的地方不少,种植规模最大的当属元大都遗址公园里的海棠花溪。不过单株的未必就不好看,如果再有故事,岂不更好。这样的地方还真有,而且这是一处古迹、一所名人故居,那就是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的“阅微草堂”。
古人、尤其文人,喜欢给自己的家宅或书房起个别称,叫堂号。阅微草堂不敢说是这些堂号中名气最大的,起码儿也是名列前茅的。这处宅子的主人名气也不小,就是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字晓岚。这是一处两进的四合院,整体来说应该叫它纪晓岚故居。因为第二进院正房才是纪晓岚当年的书房,即阅微草堂;纪晓岚自己也有著作,其中一本就叫《阅微草堂笔记》。间内曾悬有“阅微草堂”匾额,后被直隶会馆取走,改悬书法名家启功手书的“阅微草堂旧址”匾额。
走进阅微草堂,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展柜里的那杆长长的旱烟袋锅。纪晓岚烟瘾奇大是众所周知的事儿,他的旱烟袋锅是专门订做的,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故有“纪大烟袋”的绰号;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多数情节都是“瞎掰”,唯独这点是真的。不过参观纪晓岚故居,很多人并不是去看烟袋的,而是冲着院内的海棠去的。因为这株海棠是纪晓岚亲手种植的,不但年岁大、名气大,而且还牵扯到一段爱情故事:
传说纪晓岚的初恋,是他四婶儿身边的一个很受宠的丫头,叫文鸾。纪晓岚小的时候就经常和文鸾见面,两人很是投缘。叔母看见后就笑着说:以后把文鸾许配给纪晓岚做妾室。“先四叔母李安人,有婢曰文鸾,最怜爱之,会余寄书觅侍女,叔母于诸侄中最喜余,拟以文鸾赠,私问文鸾,亦殊不拒。”这是纪晓岚自己写的。俩人虽然早早确立了恋爱关系,但纪晓岚正忙于准备科考,婚事就搁下了。纪晓岚虽然六岁参加童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神童”之称,但他乡试考了两回,第一回跑题了,值得了个第四等,等于没过。第二次参加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夺魁,即解元。可这中间就耽误了不短的时间。
等乡试过后纪晓岚打算娶文鸾过门儿时,才知道她已经去世了。原来呀,文鸾的婚事是主母给定的,这在过去也算合礼的。但文鸾的父亲听说要嫁给纪晓岚,知道纪家有钱,就索要大笔彩礼,不然就不让文鸾进门。纪晓岚的父亲听说后,觉得这样的要求太无理,就把婚事退了。由于不是正妻,所以也没当回事,并没告诉纪晓岚。可文鸾知道此事后,十分伤心,郁郁寡欢,积郁成疾、不久就病逝了:“有妒之者,嗾其父多所要求,事遂沮格,文鸾竟郁郁发病死。”据说纪晓岚二十年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当夜就梦到了文鸾。醒来之后回想旧事唏嘘不已,就种下海棠树怀念文鸾。
纪晓岚23岁乡试夺魁,二十年后是43岁,他是1724年生人,这么说的话这棵海棠大概就是1767年左右种下的,也就是说它至少已经活了二百五十五年了。所以纪晓岚故居的海棠树在北京非常出名,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都有人慕名前往。不过民间有种说法:赏花可以,最好别跟这棵海棠树合影。首先,纪晓岚与文鸾有缘无分,所以它代表的是一段不圆满的爱情。纪晓岚还写过一首《忆秋海棠》:“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确实是满满的伤感。
其次,纪晓岚当初种了两棵海棠,一棵代表自己,一棵代表文鸾。可能冥冥中自有天意,其中一棵不久就死掉了。不管现在活着的是代表纪昀的、还是代表文鸾的,总之它现在形单影只,与它合影“不大吉利”。咱也甭管这算不算封建迷信,反正有这说法,至于愿不愿意去看,乐不乐意合影,那就是您“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儿了。纪晓岚故居内还有一架紫藤,也是他亲手种植的,纪晓岚在自己的书中还特别提起过它:“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老舍先生这样称赞它:“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