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银幕亮起来 太原三家影院率先重启
拉上幕布180天后,22日,太原3家影院率先重启。
在过去的半年中,每当有影院复工迹象传出时,总会掀起一股讨论热潮,电影院能承载的情绪和故事,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人们怀念银幕亮起、“龙标”出现的场景;怀念在黑色空间中,为别人的故事泪流满面的自己;怀念身边的同伴、亲朋或是爱人,大家在电影院找到共鸣,宣泄情感。
22日上午9点,山西剧院作为太原第一家开门营业的影院迎来了首批观众。
当放映机的光束投向大银幕的那一刻,太原观众重新坐进电影院。经历了如此长久的“小别离”,影迷激动不已:“看什么不重要了”;电影从业者也倍感振奋:“不容易啊!”。
22日中午1点,太原万象影城、铜锣湾国际影城先后开业,赶上了太原影院开业第一天的“后半场”。山西晚报记者第一时间走访复工影院发现,防疫工作非常严谨,观众配合度很高,观影热情高涨。“周三是工作日,而且还是早场,没想到会有不少人来支持影院复工。”山西剧院的杜经理有些感慨。
山西剧院第一家开门营业两个高中女生抢到“第一”
22日一大早,位于太原柳巷铜锣湾商圈的山西剧院内,“电影院开门啦”6个大字醒目地闪动在电子屏上。作为太原第一家开门营业的影院,统一穿着绿色T恤的工作人员早早地上班,进行卫生清洁、设备维护等工作,随时做好迎接观众的准备。影院大厅入口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防疫物资,口罩、免洗洗手液、酒精喷雾……常见的卖品区不见了可乐、爆米花等观影零食,但久违了的熟悉的电影海报,又重回人们视线中。
最早一场是9点的《北京爱情故事》,8点多就有“心急”的观众在影院门口等待。“好久没看电影了”!进山中学的高中生冯雨琪与自己的同学兼闺蜜诗馨语,成为太原影院重新开业后的“第一个”观众,两个小姑娘激动不已。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扫描后,冯雨琪在自助取票机上拿到了电影票,“我昨天下午就知道消息了,同学在班级群里发的,开始以为是24日,后来发现今天有票,就马上过来了。”
冯雨琪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虽然也想看新片《第一次的离别》,但这部影片开场时间是9点45分。“《北京爱情故事》是9点,还是想在第一家(开业)影院看疫情后的第一部电影。”冯雨琪说,疫情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和闺蜜一起看的《冰雪奇缘2》,两个人早就约好疫情后再结伴一起看一部影片。
观众回忆“自己最后一部影片” 重回影院“你会约谁一起?”
22日上午,在太原影院开业后迎来的首部定档影片《第一次的离别》的第一场放映中,山西晚报记者随首批观众全程观影。这是一部极具治愈感的影片,讲述了新疆男孩艾萨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之间的童年故事,传递孩子们在离别中成长、在离别中盼望重逢的情感。影片内核,正如我们盼望了半年之久、重回影院与大银幕重逢的心情一样。
观影中,观众佩戴口罩“间隔”而坐,少了往日的“窃窃私语”,却不影响观影中的笑声和泪水。中途,有工作人员悄悄进场巡查。散场后,观众很自觉地“分时段”先后离场,整个观影过程,怎么说呢?有一种享受“私家影院”的感觉。
22日当天,山西晚报记者在山西剧院和万象影城随机采访了首批进影院的观众,问题只有两个——“自己最后一部看过的影片”?“重回影院邀请谁一起看”?
在众多答案中,一位取走5张电影票的男生回忆,自己最后一部影片是在上海看的国庆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由于工作忙一直没再看新片,原本过年回家好好陪家人一起看春节档影片,没想到一等就是半年,“今天陪姥姥、姥爷、妈妈和姐姐一起来看《美人鱼》,老人想看3D电影。”男生说完,赶紧搀扶手拄拐杖的老人一起进入检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