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深化“体育+”发展 为群众增添健康底色
2022-06-28 21:08 来源: 老司机聊体育
原标题:广西:深化“体育+”发展 为群众增添健康底色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践,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完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如何健身”难题。
创新多规融合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在全国率先启动编制自治区、市、县三级体育设施建设用地规划,将体育用地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保障体育设施用地,建立全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库及动态管理机制,入库项目总数2963个,切实解决体育项目落地难题。全区9个市、34个县(市)完成规划编制,5个市、46个县(市)均已启动规划编制。如北海市印发实施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新建成的北海市体育馆对外开放,建成村级(含社区)篮球场600多个、健身路径1000多条、海上观光栈道1589米,全市体育场馆5897个。
▲北海市体育馆(图源:北海百事通)
建立健全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丰富“体育+”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量与质。广西体育、发展改革、教育、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林业、乡村振兴9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西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提质增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9块以上,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广西体育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体育+”模式,把体育设施建设与公共设施规划建设融为一体,利用景区、公园、绿地、广场、城镇“边角地”、江河湖堤岸和商业场地灵活改建体育场地,开发邕江、漓江、柳江、西江、红水河等内河沿岸以及林场建设体育公园等设施,结合老旧城区改造,补齐老旧小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短板,基本实现县县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乡有灯光球场、村村有健身设施,构建群众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缓解了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难题。如南宁市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绿化、旅游、文化休闲相融合,在“百里秀美邕江”两岸和内河改造、城市公园升级改造、城市广场和道路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建设一大批园林、生态、绿色的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公共体育设施,打造美丽南方骑行小镇、南湖公园智慧体育设施。桂林市沿城区到阳朔一线山水风景建设50.8公里的公路智能健身步道和骑行道。防城港市建成全海景绿道35公里。
▲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高平村平地屯球场正式亮灯,孩子们在球场上训练
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5年1.21平方米提升至2020年2.01平方米,增幅达66.12%。北海、贺州、贵港市列入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2021年支持城乡基层建设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篮球场等120个公共体育设施项目。2022年上半年,5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清单。
▲柳州市三江县福禄乡侗族乡苗寨安置区健身器材
普及健康理念
完善科学健身服务体系
将“体育‘治未病’”“运动是良医”等理念列入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布《广西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2022年上半年,广西选送的《微运动热身操》等6个优秀作品入选首批全国体育科普展播作品。
▲广西入选《首批全国体育科普展播作品名单》的6个优秀作品
上一篇:滕州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下一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体育